易摄会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2684|回复: 2

转---“色”郎物语 色彩运用之色与情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2-9 00:03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红灯儿 于 2009-12-9 00:06 编辑

很多朋友在拍摄出一些作品后总觉得有所欠缺,觉得画面与自己想表达的意境有所差别,这有可能是色彩运用失当的原因。
  色彩能反映人的感情,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,色彩被赋予了感情,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。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心理上的不同影响,能激发人们情感。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共鸣。同时拍摄照片时,要研究色彩与人心理的关系,发挥色彩的作用。如红色象征喜悦,黄色象征高贵,绿色象征生命,蓝色象征宁静,白色像征坦率,黑色象征恐怖等。在摄影中必须懂得色彩与感情的联系,有目的的运用色彩,进一步表达好作品的主题。
  色彩是多种多样的,除了光谱中所表现的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光外,还有若干中间色,能用肉眼辨别出来的大约有180余种。通过观察测试,各种色彩给人的一般感觉是:
  红色:热烈、喜庆、温暖、奋进、热情。
  绿色:生机、和平、凉爽、平静、希望。
  蓝色:广阔、清新、冷清、宁静、静寂。
  黄色:高贵、庄重、光辉、温顺、光明。
  青色:坚强、圆顺、冷清。
  橙色:华美、丰硕、甜蜜、享乐。
  紫色:深沉、稳重、神密、寒冷。
  白色:神圣、纯洁、素静、稚嫩。
  黑色:神密、悲哀、稳重、力度、死亡。
  灰色:平和、浑厚、温存、稳重。
  褐色:沉稳、淳厚、严密、深沉。
  金黄色:贵重、高雅、华丽、正统。
  银白色:高洁、素雅、柔软、明亮。
  品红色:温柔、朴实、坦率、平和。影中对色彩的应用,要合理、确切,强调与人的感情相吻合,强调对主题的衬托。
  如拍结婚照片,红色越多,气氛越浓。而丧事照片,则正好相反,应以素白为主,出现几个穿红衣的人,就会破坏气氛。同时处理色彩,要符合人的心理状态,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欣赏习惯,就能提高色彩的表现力。对摄影中色彩的配置,要按照艺术规律要求进行色彩的配置,要烘托气氛,突出主题。严格的取景构图,巧妙的运用光线,合理的配置色彩,达到以色传神。以色写意,以色抒情的目的。
  在彩色摄影中,画面上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。切不可堆砌罗列,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。必须有所弃才能有所取。要善于在色彩运用中敢弃敢取,善于对色彩提炼,概括和加工,把色彩处理得艳而不俗,雅而不凡,寓秀美于平淡之中,使摄影照片达到绘画着色的艺术效果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12-9 00:06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(1)黑白灰
     
    无论彩色片还是单色片,都具有层次(黑白灰),在色彩中一般红色、紫色、深蓝明度低,感觉重,黄色、浅绿等色明度高,感觉轻.有些片子感觉沉闷,就是层次没拉!一张片,要有一处"白"来透气,要有一处"黑"来点睛.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2)点、线、面
     
    一张片子,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,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、线、面.
     
    点线面是相对的,小的面可称为点,宽的线也可称为面.一张片,不能全是点,那就叫一地芝麻!不能全是线,那是斑马!不能全是面,那叫有眼无神.最好点线面都具备,线与线最好不要垂直相交.(那有种机械感)
     
    我们并不是追求点线面为目的,说穿了,点线面,就是在讲究画面内容形状的处理,避免形状的雷同.
     
    通常、天空、地面、水面、房屋顶、墙壁等可以称为面;路、树干、水纹、建筑物的边等可以称为线;远处的人、近景中的几片叶、小的窗户、灯、云朵等,可称为点.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(3)光线
     
    光线-----色彩之母,没有好的光线,一切景物都是死的!!很多朋友容易忽视这一点.比如有一位青岛朋友拍的教堂,看得出花了功夫,长焦广角都用上了,但说实话,效果一般,还属于生活照,到此为一游,为什么?就是不注意选择光线。我们平时看电影,一看到下雨刮风就会想到一场悲剧要上演,特别是一些香港电影中,在一些紧张情节的用光上,简直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,比如晚上毒品交易,一条长街道,街道尽头一盏巨大的蓝色背景灯,一人影或一线车从背景中出来,长焦,有用军用望远镜看的那种感觉,有时为营造效果,还得放一些烟雾。在一些衔接镜头的处理上,也很夸张,“嘎”的一声,车停,
    门开,一双铮亮的皮鞋,逆光,长长的脚影...还有,仓库的排气扇不停的转,一道道的光影……这些用光的表现手法虽然粗俗,但这是最好的教材.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(4)透视
     
    透视——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,还包括:近高远低,近长远短,近实远虚,近处色彩鲜艳,远处色彩变淡变浅变灰。
     
    透视是表现空间感的有力手段!通常广角透视夸张,空间、立体感得到强化;长焦则压缩透视,前后物体贴得紧,空间感不强。(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强列的透视变化称为视觉冲击力,但不是全部)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5)色彩
     
    色彩——不仅仅指颜色,还是一种感受,一种比较,一种心理,一种修养。
     
    可以这样分类:明度,纯度,色相,对比色,调和色,冷色,暖色,环境色,光源光,补色,视神经,色彩的联想,色彩的重量……太多了,讲不完,讲几条主要的。
     
    色彩的联想:
     
    红色:代表激情,精力充足,残暴
     
    蓝色:高贵,冷淡,伤感,忧郁,沉静,懦弱……
     
    黄色:天真,活泼,明朗……
     
    绿色:希望,和平……
     
    紫色:高贵,高雅,不稳定,神经质……
     
    橙色:热情,外向,低档……
     
    白色:(和黑色一样,严格的说不算颜色)纯洁,做作……
     
    黑色:死亡,消极、神秘……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视神经:举个例子,眼睛盯着一张红纸一段时间,红纸移开,眼前会出现一片绿色,为什么?视神经的调节现象。
     
    补色:就是最相反的颜色(教科书上说的是色轮中对立的颜色)与人的感受有关,比如,红与绿,黄与紫,蓝与橙……(应为红与青、黄与蓝、天蓝与橙——编者注)
     
    冷色:青、蓝、紫等象征冰和海水的颜色……
     
    暖色:红、橙、黄等象征火焰的颜色……
     
    对比色:色相上差别大的颜色:红与蓝,蓝与黄,橙与绿,白与黑……
     
    调和色-类似色-临近色:色相,明度上比较接近的颜色:红与紫,蓝与紫,黄与橙,黄与绿,绿与蓝,黄与白,橙与红……
     
    光源光:主要指光源的冷暖。
     
    环境色:色彩与色彩间的相互影响。以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红苹果为例:阴天,光源色是冷的,苹果的受光部可能变为带冷色的品红,背光部可能受环境色的影响而呈带暖灰的大红、蘸红色;晴天,则相反,所以说色彩不是孤立的固有色,而是受光源、环境影响的复合色!!!
     
    色彩的轻重:色彩有重量。红、蓝、黑、深紫、深绿属重量级;黄、粉红,浅绿,淡紫属轻量级。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(6)质感与视觉心理
     
    质感、视觉心理——(风马牛不相及的事,放在一起讲算了)
     
    人的眼睛对什么亮度最觉舒适?
     
    好像还没有谁研究过,不过肯定不是纯白或纯黑!就像我们的房子室内装修一样,我们现在一般不会用纯白色来涂墙壁,那样太刺眼,不柔和。
     
    人的眼睛对什么色比较觉舒适?
     
    有人马上会说:我喜欢蓝色、我喜欢红色……这只是性格决定对色彩的偏向,先把它放一边。我想,太灰,太纯的颜色对人的眼睛都不合适。整体而言,浅灰色是令人舒服的,但有时也需要有对比,比如说你喜欢吃牛肉,但不能餐餐吃牛肉;你喜欢红玫瑰,但又讨厌到处都是玫瑰红。当然,有人喜欢强烈对比,喜欢刺激,喜欢红衣服绿背景,这……这……有点俗。
     
    人的眼睛还有一些不喜欢:不喜欢抬头看太阳,不喜欢某些时候的逆光,不喜欢太光滑,太人造的东西……(说到质感上来了)
     
    质感——人的手也好,眼睛也好,都喜欢触摸令人愉快的东西,这可能就是质感吧。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,如水、石头,原木、沙滩,以及一些人造的东西,如丝绸、麻料、打火机、斑驳的旧墙,婴儿的脸……总是令人愉快的。是它们的质地使人愉快,没有社会原因,就象男人爱女人,是天性……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(7)摄影的特征
     
    我不能理解一些老玩家玩大型机器,好像很懂套路,什么区域曝光了,什么解像力了,什么颗粒了(职业需要的例外),那不是摄影,那只是玩过程,他们与工匠没区别!
     
    那么,摄影是什么呢?——我们应该跳出这个圈子,横向比较:摄影、绘画、雕塑、电影电视、都是一门视觉艺术,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,摄影的特点应该可以理解为,时间、空间、瞬间,(有人干脆说是瞬间的艺术)这是摄影的灵魂!
     
    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一种味道,一种照片味。(这里面应该包含一些元素:颗粒感、质感、瞬间的凝固……)
     
    有些人对摄影走进了种种误区,就是把根本的目的忘了,而把一些技术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!比如,以单纯追求层次细节为美(那些玩大型机的最讲究这个了),以追求景物本身的美为美(千里迢迢出门,就算拍回了几张精致的明信片又怎么样?);比如以追求光线氛围为美;以追求质感为美;还有的干脆以各种焦段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为美……这些都是辅助手段,是一盘菜中放的调料。
     
    如果有人说:这片拍得好啊,像一幅水墨画。那么这不是一张很成功的照片。
     
    如果有人说:这画画得好啊,像一张照片。那也肯定不是一幅好画。
     
    画有画的味:画画讲究笔触,讲究过程,讲究写意,讲究似是而非……特别是写意国画。
     
    我在想,时代在发展,相机的功能也在逐步变化,从一种非常严肃的记录工具,变为一种创作工具吧。就像绘画,由最初的留影写实功能变为纯艺术,因为相机的出现,使最高明的画家也比不上最低劣的相机。而摄像机、电影电视的出现,使相机的作用又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。相机可能介于绘画、摄像之间,这个位不好定。
     
    有些人喜欢拍组照,一些大师们评片时总喜欢说:不错,如果拍成一个系列可能更好。我不这么认为,这是过份强调了相机的功能,拍组照,还不如拍电影记录片,因为电影更适合。
     
    单张、经典——正是摄影的魅力。(传世作品中,组照比例极少。)
     
     
    (8)黄金分割
     
    黄金分割、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。
     
    我们平常说的黄金比,即0.618的比例,大约处在1/3的位置上,据说是从维纳斯雕塑中发现这一美的规律,不是说处在这个点上的东西就美,而是指处于这个点上,整体就协调,很舒服。数字1-10中,7是最有品位的,因为它正处于黄金比上。
     
    有人认为黄金比是小儿科,用多了,就时不时玩一把正中的、对称的“破常规”构图,这很肤浅!最近我在想,黄金比绝不仅仅是把人或物体安排在画面1/3处这么简单!绝不是一条线中某个点的位置!——它是全方位的,立体、综合之比。它包括:
     
    1、一条线上某个点的比例:---*--------这根线可以是纵向的。
     
    2、面与面之间的比例;
     
    3、黑、白、灰之间的比例;
     
    4、色调冷暖、色块颜色之间的比例;
     
    5、光线明暗之比例;
     
    6、……(没想好)
     
    我们见过高手下围棋,开局第一颗棋子落上去,嘿嘿,那是眼观四路,耳听八方,气象万千,讲究的就是一个比例与精确啊。
     
    一张照片,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。画面关键性的“点”的位置,起到了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分配作用!!!画国画的人最讲究这一点了,一笔下来,落在什么位置,对画面空间的分配起到什么作用,需要左看右看,上看下看。并不是为画什么而画什么,实际上是在经营空间,而这个空间不能雷同。所以国画中的技法中常说什么:“疏可跑马,密不透风”、“知白守黑”等等,其实都是指如何避免块面的雷同。
     
    不厌其烦,再举些例子:拍一个物体,假设背景是纯的,如果这个主体在正中间,那么不是指这个位置不好,而是指这个物体四周空白的面积大小相同,不美!移动一下物体,周围空间面积大小便发生了变化,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。
     
    不管拍什么,都可以把画面中的一切具象物体看成是一个点,一块面,一根线,(空白也是如此)这时候,你就达到了“看山不是山”的境界了(这可不是最高境界。
     
  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,我有些话很片面,有些强调得过了头,但都是为了说清这个理。不对的地方,请高手指正!
发表于 2010-3-14 23:08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楼主,学习了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